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穿到北宋捞苏轼 十七回

乞巧节前,宋嘉树和小苏轼还是回到了眉州城。乞巧节当天,他们一起参加了史家大姑娘的及笄礼。

史家在眉州城算是有些身份地位的人家,大姑娘的及笄礼办的十分隆重,邀请了很多人。凡是眉州城有头有脸的人都来参观了史家大姑娘的及笄礼。

史家大姑娘的及笄礼由李嬷嬷一手操办的,她按照汴京城大户人家的女儿的及笄礼的规格给史家大姑娘办的,场面庄重又华丽,让来参观及笄礼的客人都大为震撼。

李嬷嬷在汝南郡王府时,并没有为郡王府的姑娘们操办过及笄礼,但是她见过,而且不止一次。她对及笄礼的操办的规矩和礼仪十分了解。

史家大姑娘的及笄礼还登上了小报,让眉州城的百姓们大开了眼界,也让李嬷嬷成为了眉州城炙手可热的人物。不少高门大户都想请李嬷嬷去他们家教导孩子的礼仪,或者请她为他们的女儿主持及笄礼。

为了挖走李嬷嬷,这些人家开出了天价。不过,李嬷嬷不为所动。

她在汝南郡王府伺候了大半辈子,又在皇宫里伺候了几年。不说她的月钱,就是汝南郡王府和宫中赏赐的金银珠宝,都足够让她吃好几辈子。再加上,她在离开汝南郡王府前,郡王和郡王妃,还有任氏和赵宗实又赏赐她不少东西。

李嬷嬷不缺钱用,也不看重钱财。她愿意来史家教导规矩和礼仪,是因为喜欢史家的家风。

史家虽是富豪人家,但是家中却十分和谐,没有那些勾心斗角,也没有那些阴私腌臜。她在汝南郡王府和宫中见过太过见不得人的事情,不想再见到这些事情。

她后半辈子只想过清清静静的日子,所以她不会离开史家,去别家做事。再说,她非常喜爱史家的孩子们。

史家大娘子之前因为担心李嬷嬷会被撬走,还跟史湘玉他们商议一番,让大家想想办法,怎么把李嬷嬷留下来。没想到李嬷嬷主动来找他们说只要他们不赶她走,她便不会离开史家。

见李嬷嬷这么看重史家,史家大娘子和史湘玉他们非常感动。

其他人家得知李嬷嬷不会离开史家,纷纷感叹史家走了狗屎运。

史家大姑娘的及笄礼后,不少人家都来史家求亲。这些人家有眉州城的,也有其他州府的。

不过,史家大姑娘的亲事跟宋嘉树和小苏轼这两个小娃娃没有关系。

他们回到眉州城后,跟以往一样去史家跟李嬷嬷学习规矩和礼仪。不过,由于天气太热,不用每日都去。每隔三日去一次。

这一日,宋嘉树和小苏轼跟李嬷嬷学完礼仪规矩,正准备离开,被李嬷嬷叫住了。

宋嘉树和小苏轼跟着李嬷嬷,去了她的院子。

李嬷嬷在史家有一个单独的院子,环境十分清雅幽静。

他们俩被李嬷嬷留下来用晚饭。

李嬷嬷并不是每日都会跟史家大娘子他们用饭,大多数的时候,她都是在自己的院子用饭。

她特意给宋嘉树和小苏轼准备了他们平日里爱吃的菜和点心。

李嬷嬷没有成婚,没有儿女,也没有孙子孙女。她很喜欢宋嘉树兄弟俩,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孙子。

宋嘉树和小苏轼也非常喜欢李嬷嬷,乐意陪她老人家用饭。

跟李嬷嬷一起用饭,不用在意“食不言”这条规矩。

史家、宋家、苏家都喜欢一家人坐在一起,一边用饭,一边聊天。如果用饭时不聊天话家常,那未免太过冷清。

李嬷嬷也并不注重“食不言”这条规矩,尤其是在家的时候。当然,如果在其他人的府邸用膳,还是要保持食不言。

宋嘉树和小苏轼一唱一和地跟李嬷嬷说他们在庄子里好玩的事情。别看他们两个小,但口才都很好,把他们在庄子里做的事情说的非常有趣。

李嬷嬷听得非常认真,时不时还开口夸赞他们。

“嬷嬷,您可以去庄子玩。”宋嘉树邀请李嬷嬷道,“庄子那里不仅有很多好玩的东西,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。”

一旁的小苏轼附和道:“嬷嬷,您还可以跟我们去挖野菜、钓鱼、采野花。”

“嬷嬷,眉州城越来越热,正好您跟我们去庄子避暑。”宋嘉树非常热情地邀请。

李嬷嬷见两个孩子眼巴巴的望着她,就知道宋嘉树他们两个想去庄子玩,故意拉着她去,这样他们的娘亲才会同意他们再次去庄子。

“嬷嬷可以去吗?”李嬷嬷心软,不忍看到两个孩子眼中流露出失落的光芒。

宋嘉树和小苏轼听到李嬷嬷这么说,两人的眼睛蹭的一下亮了起来,异口同声地说道:“可以去。”

“你们两个晚上回去问问你们的娘亲,嬷嬷能不能跟你们一起去庄子。”这些时日,眉州城越来越热,让孩子们跟她学规矩礼仪,太受苦了。再说,她也有好些年没去过庄子。

这些年一直在宫中。虽说夏天天热,宫中有冰块,但到底没有庄子凉快。

李嬷嬷不由地想起这几年在宫中陪赵宗实的日子,